• 绿地泉集团
  • 绿地泉集团
  • 绿地泉集团
  • 绿地泉集团

版权所有 © 山东绿地泉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鲁ICP备12021446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济南

泉城有一群不一样的卖炭翁

2016/11/22
   强降温天气到来!我市主城区仍有27.78万户居民家庭需要使用燃煤供暖,提前采购燃煤是一件大事,以较低价格买到优质清洁型煤更是一件难事。对此,我市采取措施面向中心城区内仍有需求的用户推广洁净型煤,燃煤用户再也不用犯难了,“卖炭翁”这个老行当也有了新的定义。
 
泉城有一群不一样的卖炭翁
 
送炭人将煤炭搬运到三轮车上。村民登记后等待领取订购的洁净型煤。前采购燃煤是一件大事,以较低价格买到优质清洁型煤更是一件难事。对此,我市采取措施面向中心城区内仍有需求的用户推广洁净型煤,燃煤用户再也不用犯难了,“卖炭翁”这个老行当也有了新的定义。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卖炭翁》写出了古代卖炭人的艰辛与不易。时至今日,在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的部分城区和农村,仍然可见卖炭翁的身影。
 
然而在济南,活跃着一些不一样的“卖炭翁”。他们这家一吨、那家两吨,通通送货上门,忙得不亦乐乎。这里见不到市侩的讨价还价,有的只是热情的顾客为“卖炭翁”送上暖心热水。
 
花钱买炭却还能这么开心,这就是我市推行的民用生活燃煤清洁化治理工作给市民带来的实惠,购买一吨980元的洁净型煤可以享受到400元的大额补贴。
 
11月初,槐荫区最后一批洁净型煤运达了前周王庄村、后周王庄村。记者来到这里,走近为泉城蓝天而奔走的“卖炭翁”、在洁净型煤推广工作中兢兢业业的工作人员以及愿为泉城蓝天贡献自己一份力的村民,记录下他们的故事。
 
不停奔波只为百姓“过一个暖冬”
 
11月9日早上4点,三辆共拉有109吨洁净型煤的大挂车陆续从淄博出发,经过2个小时的车程,最终在后周王庄村北侧一处加油站的空地上停了下来。
 
“洁净型煤已经运到了,请订购的村民马上去村北侧加油站登记领取……”7点钟,前周王庄村、后周王庄村的大喇叭热闹了起来。“听说洁净型煤封火可燃烧10-12小时,是普通燃煤的1.5倍,可节约煤炭30%以上……是不是真的啊?”订购的村民快速赶去领取,没有订购的村民则在打探着相关消息。十几分钟后,临时搭建的登记处前挤满了前来领取洁净型煤的村民。
 
“刘师傅,我家在前周王庄村西头,等会我带着您过去。”郑大爷第一个完成了领取手续,便与负责配送的刘海峰“配上了对”。刘海峰麻利地登上了大挂车,将一袋袋煤炭转运到自己的机动三轮车上。不一会,刘海峰的十指就被煤炭染成了黑色。“真是辛苦你了,到了家我给你倒壶热水暖暖身子。”郑大爷说道。
 
刘海峰的三轮车刚刚好装下了郑大爷订购的两吨煤,随后便跟着郑大爷往家走了。越来越多的村民前来领煤,送炭人也纷纷忙碌了起来,在前周王庄村、后周王庄村两个村里,装满洁净型煤的多辆三轮车不停地穿梭着。
 
从8月18日到11月10日,8辆装满洁净型煤的电动三轮车,带着百姓过一个暖冬的期望,在槐荫区16个街道办事处140多个村居之间不停地穿梭。随着前周王庄村、后周王庄村配送工作的顺利完成,今年槐荫区6500余吨煤球在供暖季来临前全部配送完毕。“从来没有一种坚持会被辜负。洁净型煤配送入户,槐荫区洁净型煤中的煤球部分全部配送完毕。”10日上午,槐荫区经信局副局长王大泉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如此写到,同时配上了他和每一位送炭人合影。
 
40多场试烧活动终获用户认可
 
“从来没有一种坚持会被辜负。”这句话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王大泉的朋友圈中。王大泉喜欢在朋友圈中记录下工作中的点点滴滴,7月27日,在吴家堡街道办事处完成洁净型煤收费工作后,联想到之前艰辛的推广工作,王大泉第一次发出了这种“收获”的感叹。从那以后,王大泉习惯了用这句话作为朋友圈的开头。
 
“让没买的后悔去吧!”这不是“双11”的广告造势,而是吴家堡唐庄村委会的张秀芳在收到洁净型煤试烧后发布的一条朋友圈。“洁净型煤的热值高,耐烧,原本980元一吨,现在政府补贴了400元,而且还能为济南的蓝天白云作贡献,这么好的事,不管你怎么说,有些居民就是不认。”说起当初的推广工作,张秀芳有几分无奈。
 
“有些村民用惯了两三百块钱1吨的大块煤、散煤等劣质煤,他们只认价格,不考虑其他因素。虽然政府补贴了很多,但还是觉得贵。”王大泉告诉记者,为了做通这些村民的工作,王大泉和同事们与中标企业一起用两个星期的时间走遍辖区16个街道办事处,与149名村居干部进行沟通交流。同时,从夏天开始就到村子里开展推广活动,有时候一天一个村,今年仅洁净型煤试烧就举办了40多场。
 
由于订购煤炭的流程是先在各村居委会登记,汇总到各区经信委,煤款进入指定账户,订单才会到生产公司这里来,然后再转到生产基地进行生产。整个过程需要一个周期,不会是今天交钱,明天就能送到货。“如果订晚了,供暖之前送不到那就麻烦了!”王大泉说。
 
洁净型煤项目“挽救”濒危职业
 
“如果不是今年有这项洁净型煤配送工作,我可能就换别的行当了。”刘海峰干这一行已有17年,随着越来越多的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大量平房消失,大多数人开始使用天然气。煤炭这种曾经必不可少的生活资源在城市发展中的变得尴尬,同样尴尬的还有“卖炭翁”们。
 
“之前都是用户们联系我们送煤,但后来生意越来越冷清了。”刘海峰说,不仅仅是他这样的散户,就算2000年前生意异常火爆的国有煤店也不行了,原本40家的煤店去年就剩下10家了。
 
“很多干我们这行的都转行了,我也盘算过干点别的,但是没技术、没文凭,新工作一时半会还真不好找,而且干了这么多年对这行也有感情了。”在刘海峰看来,政府推动的洁净型煤项目挽救了他们这个濒危的职业。以前自己干的时候,从生产到配送一吨煤的利润也就30元,但现在仅仅配送一吨就能挣25元。不一样的还有百姓的态度,“以前百姓总觉得我们挣了他们很多钱,现在认为我们是来服务的,到每一家都笑脸相迎”。
 
今年中秋节,王大泉从家里拿来了8个月饼分给了8名送炭人感谢他们辛勤的付出,而本次承担着槐荫区洁净型煤生产推广配送任务的绿地泉控股集团相关负责人王卫洪也不约而同做了同样的事。两人碰头后为彼此的默契相视一笑。第一次收到节日福利的刘海峰,“心里满满的都是感动”。
 
共同行动为蓝天白云尽一份力
 
10日上午10点,刘海峰用自己的机动三轮车拉着最后2吨煤送往前周王庄村张浩远家。
 
“现在洁净型煤还能买吗?怎么个买法啊?”一位村民询问。这位村民告诉记者,前期自己并不了解相关信息,家里老人早早就买好了今年过冬用的大块煤,看到别人家都在运煤他才了解到相关情况。
 
“现在去村委会登记就行,但是有点晚了,供暖季之前可能送不到了,但我们肯定尽快送。”陪同刘海峰配送的王大泉耐心向村民解释。
 
“村里的经济条件比过去好多了,我们也不愿用散煤,去年家里买的煤价格也不便宜,但是想买清洁煤根本没地方买。”张浩远告诉记者,他是村里最早一批订购洁净型煤的村民,“今年政府每吨补贴了400元,价格低、质量好,必须用行动支持”。
 
“这煤烧起来旺不旺?数量对不对,别少给我们送了啊!”在刘海峰搬运清洁煤的时候,张浩远85岁的母亲凑了上来,不停地向刘海峰询问着。由于在场的人较多,张浩远感觉面子上有些过不去,他一边告诉母亲“政府送来的肯定错不了”,一边急忙摆手示意母亲别问了。为了让老人放心,刘海峰当着老人的面盘点了数量,并打包票说“煤炭烧着不行随时找我们!”老人这才放心进了屋。
  
“现在我们村民也有主人翁意识了,看着今年蓝天白云的日子越来越多,我们也想出一份力。”张浩远告诉记者,就算明年没有补贴了,他也会继续使用洁净型煤。